3D,又见3D
“泛3D”,很抽象的分组名字。
这个分组不好起名。
我想要呈现的是,一群能做领防的、进攻比同档次外线球员戏份低的前锋和侧翼。这类球员通常有一个明确的称号叫“3D”。
但“3D”这个称号又过于“顾名思义”,你得有“3”又有“D”。现实是,绝大多数3D确实有“D”,“3”可就难说了。还有一部分拥有3D底色的前锋,他们的能力范畴显然又不局限于此,统称为“3D”,太吃亏。
所以,这里有了“泛3D”的概念。
“泛3D”的待定组成员有......无数个......
在上一期“终结型中锋”分组的文章里,我们提到,终结型中锋分组最大的特点是拉不开档次。
“泛3D”分组的底部也存在这个问题。
3D拼图大多进攻戏份极低,这决定了他们的进攻影响力较为被动,会跟随球队整体进攻水平而起伏(“进攻黑洞”型选手例外)。
他们作为领防人是防守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环节。但防守是整体大于个人的,领防人一己之力对防守体系没有决定作用,这又使得他们不太容易在这一端的表现上拉开明显差距。
事实上,3D拼图的水平和风评跟球队的实力往往高度绑定。
热门强队的3D拼图更容易被球迷和媒体注意,贡献也更容易通过球队的体系放大,进而得到充分的认可。
冷门弱队的3D更容易被低估,毕竟他们不能像弱队得分手那样刷数据。
一个典型例子是PJ-华盛顿,他的绝对水平不可能在半个赛季的时间里发生质变。但在黄蜂环境下,他通常被认为是个打4/5号位都有局限的半吊子拼图。去到独行侠,PJ同学成为了球队打入总决赛的重要功臣。
所以,以下这些名字:
普林斯、约什·理查德森、文斯·威廉姆斯、格莱姆斯、约什·格林、阿隆·维金斯、加里·哈里斯、基恩·埃利斯、多孙姆、摩西·穆迪、海史密斯、克劳德、加里·佩顿、奥科吉、奥科罗、沃特森、贾斯汀·霍乐迪、肯里奇·威廉姆斯......
他们中的一些,或许只是在等待一个为强队效力展示自己的机会。
还有一些,比其他人出名只是因为他身处热门球队。
有像小佩顿这样的球员,他的贡献和风评伴随球队的配置和实力而涨落,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。
T5.5档
特伦斯·曼恩、马绍尔、亚历山大·沃克、麦克布莱德、范德比尔特
曼恩是幸运的。
比之待定组的球员,他在过去几年时间里稳定获得了大平台展示自己的机会。以及,一个充分信任他的教练。
过去3年,曼恩的出场时间稳定而充足,即便有鲍威尔的那套阵容交出了更华丽的净胜分和优美的比赛逻辑,曼恩的首发位置,牢固不可撼动。在我们假设卢指导不是傻子的前提下,这种相信大概也是有理由的。曼恩有较为坚韧的追防意志和一定的对位弹性,季后赛领东契奇的表现,也还行。
曼恩还拥有充沛的终结和篮板能量,可以定点突破、快攻冲击篮筐,有分球甚至喂饼的意识。他的三分投射一直被诟病,但过去3次参加季后赛,曼恩的三分命中率分别是43.2%、47.4%和45.5%,在这个低戏份拼图必被放空的联盟,大场面能hold住几次的3D算很做人了。
更何况,曼恩还有那迷人的G6。
马绍尔是不是更有热情也更没B数版本的曼恩?
马绍尔厚重而积极,对位弹性出色。比之前任小琼斯,马绍尔没有放掉对位核心从弱侧起飞的护筐能力,但他在弱侧的轮转存在感也不能忽略。跟曼恩一样,马绍尔能持球自主处理,攻筐热情,篮板积极。但曼恩做这些事更为沉稳,而马绍尔会不知天高地厚。
亚历山大·沃克在森林狼塑造了“有持球能力3D”的人设。
比之领防,沃克给人印象更深刻的,反而是在进攻端的存在感。他的底角三分稳定,持球型后卫出身做定点突破与分球,不在话下。他的进攻通常被认为比杰登可靠。
季后赛第一轮,沃克暴打太阳,一通抢断、分球、走位,玩得兴起。之后两轮又完全不做人,倒是也完美符合了“你永远不能指望3D拼图的进攻稳定”这一铁律。
麦克布莱德能出现在这个位置,多少有近因效应加成。
他领防后场还凑合。季后赛防马克西和哈里伯顿的表现不好评价,数据上不好看,观感上又觉得也不都是他的问题。
麦克布莱德没有前面几个的防守弹性,体型在这个段位是最小的。他的优势在进攻,常规赛投出了每36分钟7.2次三分和41%的三分命中率,“3”这个项目上在整个分组也算比较好的。
季后赛,麦克布莱德用果断的挡拆持球投,填补了一些尼克斯衔接段开发进攻的大坑,这点儿自主进攻能力是加分项。
范德彪是这个分组里三分威胁最小的球员之一,进攻端的作用集中于跟能量相关的内容,能冲篮板,偷一偷空切,上线造成领防人失误自然有一些快下机会。除此之外,进攻端亮点有限,爵士时期疑似开发的策应球,更多还是哈迪教练的风格影响。基本上,谁在爵士都得努力分享球。
范德彪的防守没有太多可挑剔的,1-3号位和吨位不是特别大的4号位都能领。很黏人,夹击中拦截出球是高手,并且能在给足侵略性的前提下控制犯规。
可惜,受制于进攻局限,范德彪终归在季后赛深入阶段难堪大用。
未完待续......